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

別當一個「機器人」,失去了「心」

每一次的訪談就像偷窺了別人的思維脈絡,
然後看見另一個自己,看見另一個世界。

檢視自己:「你有多久,不再與自己對話,不再思考了呢?」















始終激動於,有這個機會訪問了「廖芸婕」,
她,是獨立記者,是走訪世界用「靈魂」觀察每一個角落的獨立媒體人。
在訪問的過程中,
好幾次,好幾句,她的思維不斷地打中我的心。


身處台灣的工作環境,
有好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成了「機器人」
有點心傷,卻也無可奈何。
當時的她突然這麼問我,

「你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愛看有娛樂性的節目嗎?」

有太多的工作都是「高時,高量,高壓」,
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達成如此大量的工作要求,
人們逐漸熟練工作流程,也學會將所有事情用步驟套用,
然後每天每天,如此循環,
成了「沒有太多思考」,「沒有太多感受」的「機器人」
或許你會說,
這是「熟能生巧」,工作本來就該如此!
可是,
面對你熱愛的工作,你用了多少的心去「感受」
每次的用心感受後,你又花了多少的時間去「思考」
事實是,
就算你〝想〞這麼做,但是卻〝沒有時間〞讓自己「沉澱,思考,再吸收」
這不是「草莓族」或是「果凍族」無法承受壓力的問題,
因為任誰,在這樣的壓力下久了,都會「習慣性」地過著「不加思索」的生活

一旦對於生活沒了「感受」,
就像一個沒有心的「空殼」。
為什麼人們總喜歡下班回家看看具有「娛樂性」的節目/新聞/戲劇呢?
因為那些有趣的片段會再度鈎回人們的「感受」能力,
會讓你大笑,讓你大哭,讓你回到有「心」的那個自己,不再只是「機器人」。


讓我們再一次檢視自己

  「你有多久,不再與自己對話,不再思考了呢?」


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個沒有「靈魂」「機器人」
希望我們都可以脫下「機器人」的外殼
找回失去已久的「心」,找到每個人都該擁有的「生存的意義」

















(圖說:獨立記者,廖芸婕)




..待續。

節目名稱:臺灣好漾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